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One Kayak

#24 [咖啡产地故事] 咖啡的迁徙,一部殖民地和贸易的历史

Updated: Apr 30, 2022

咖啡产地故事写完埃塞俄比亚后,想写肯尼亚。可刚一下笔就遇到了问题:肯尼亚在埃塞俄比亚南面接壤。咖啡种植1707年就开始传到亚洲和美洲,却到1896年才传入肯尼亚。在此期间,也门、爪哇、海地、巴西,依次成为咖啡第一产地。咖啡原产地非洲却在两百多年后才在咖啡业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

不说清楚这个问题,直接谈肯尼亚咖啡今天的产区和品种,仿佛无源之水,感觉很不爽。

这篇文章就在过去五百年世界殖民和贸易的大背景下,聊聊咖啡的迁徙吧。


1400-1600s

咖啡的史前时代

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上崛起

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Kaffa区,AD500s咖啡种植传入也门。1400s,第一间公共咖啡馆在土耳其出现。1500s,咖啡作为阿拉伯半岛的饮品传入埃及、希腊、地中海地区,再传入欧洲大城市,逐渐扩散到印度洋、美洲。


也门的农户将咖啡顺便种在农作物旁边的田埂上,靠奴隶手工采收,规模很小。那时的咖啡产量小,价格高,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咖啡视为重要的垄断贸易,换取美洲的银子,严禁咖啡种植外传。也门年出口咖啡约1.2-1.5万吨。

1600s初,土耳其人将种子偷带到印度南部种植,再传入斯里兰卡(当时称为Ceylon)。

荷兰人也觊觎咖啡已久,数次试图将咖啡偷回阿姆斯特丹种植。几经波折,终于在世纪之交,1699年才配培育成功。历史也巧,同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神圣联盟战争中失败,签订《卡尔洛夫奇条约》,失去了中欧地区的大部分土地。


这两百多年,是航海大发现的时代。葡萄牙与西班牙仍保持着海上霸主地位,荷兰也加入香料、蔗糖和奴隶的贸易竞争。百年战争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几无建树,专攻海上势力。

荷属、英属、法属、葡属东印度公司依次成立。

顺便说一句,1560年,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开始在欧洲出售中国茶叶。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正式从广东商行出口茶叶。


1700s

荷兰的世纪

爪哇与海地依次成为第一咖啡出口国

转过世纪来,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开始种植咖啡(1707年)。这时,斯里兰卡也是也门之外少数种植咖啡的地方。但荷属东印度公司垄断爪洼咖啡,打压斯里兰卡咖啡。斯里兰卡咖啡种植发展比较慢。

1712年,荷兰人将咖啡引入南美洲苏里南。1723年,引入南美洲的荷属圭亚那种植。

此时在欧洲,咖啡仍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但需求量已超出了也门的产能。阿姆斯特丹取代也门摩卡港的地位,成为几大洲的咖啡交易的门户。对比一下:

1721年,阿姆斯特丹咖啡交易的90%来自也门摩卡港;

1726年,90%来自爪哇。


跟着荷兰扩展咖啡王国的都有谁呢?

主要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1714年,荷兰人将一棵咖啡植株赠与路易十四。太阳王路易十四责成花匠在巴黎皇家植物园暖房照料。1715年,咖啡树苗在非洲东面印度洋上的法属波旁岛(今Reunion岛)种植成功。法属东印度公司试图在波旁岛垄断种植,禁止咖啡种植外传。但是,1723年,法国军官de Clieu将树苗从巴黎植物园偷出来,乘风破浪,用宝贵的淡水养活着树苗,终于带到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法属马蒂尼可(Martinique)岛。(也有说法是经这时已经即位的路易十五授权)。

这棵阿拉比卡—蒂比卡种的咖啡苗成为整个中南美洲咖啡树的鼻祖,从马蒂尼可,到法属圣多明戈(今海地)、墨西哥、以及加勒比岛屿。起初,咖啡种植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出口不足糖的1/3。但是,随着欧洲对咖啡的需求越来越高,中美洲的咖啡种植迅速发展。至1788年,海地的咖啡出口和糖出口相差无几。

1788这一年,海地咖啡到达顶峰,占世界咖啡出口量的一半,取代也门和爪哇成为新的咖啡第一产地。包括海地在内的法属殖民地占世界咖啡出口的2/3以上。跨越大西洋运到欧洲的咖啡,成本仍然低于也门咖啡。


但是,下一年就是法国大革命,情况就要起变化。

葡萄牙和西班牙怎么样呢?

这两个国家就比较打酱油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专注于可可、茶叶和糖的贸易,从未在咖啡上投放许多热情。产量不大,影响也不大。

1727年,葡萄牙人将咖啡种植引入巴西。这也比较戏剧化。法属圭亚那和荷属圭亚那发生边界纠纷,请巴西的葡萄牙官员Palheta调节。Palheta顺便与法属圭亚那总督的妻子偷了个情,更顺便的是,获赠咖啡种子。咖啡种植传入巴西。

西班牙人在1748年把咖啡带到古巴,并传播到危地马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和墨西哥。


1700s下半叶,咖啡这种瘾品在欧洲已成为中上层阶级的流行饮品。1776年独立战争后,在”爱国情怀“的推动下,美国中上层也大量以咖啡代替茶叶,需求大增。

市场需求在增长,供给端却遇到了大变动...


1800s

独立的中南美洲

巴西咖啡种植园一骑绝尘

1789年法国大革命。1791-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战争,咖啡产量锐减超过80%。 世界咖啡出口降低40%。1804-1815年,拿破仑在欧洲对外战争期间,中美洲的法属殖民地纷纷独立,比如马蒂尼可、瓜达洛普、古巴等。咖啡出口量进一步降低。咖啡价格猛涨。

这个缺口,谁来补呢?

举目望去,只有巴西。


由于葡萄牙人一直对咖啡种植兴趣不大,巴西要等到1822年独立之后,才会继也门、爪洼、海地之后,成为新一代的咖啡第一产地(出口量)。这个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前,在殖民地咖啡种植园时期,咖啡被定位为奢侈品。殖民者在贸易、运输的环节中赚取层层利润,往往还有重税。咖啡价格非常高昂。1700s,海地、牙买加、爪哇和波旁岛的咖啡,从来不是平民的的饮料。


到了1800s后半叶,巴西等中南美洲独立国家市场化咖啡生产与贸易,产量激增,价格不断下降。咖啡成为欧美国家平民的饮品。这对两个世纪以后,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乃至文化和娱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Steven Topik曾分析巴西咖啡产量大增的原因:


独立之初的发展当然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大量未开采的原始雨林、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并且,咖啡种植技术低,门槛较低。后期的一骑绝尘则得益于巴西的铁路建设。1854年,巴西建成第一条铁路。许多种植园主同时也投资铁路,遍布内陆的铁路网络使得咖啡的运输成本得到控制,并且运输速度更快。更多的内陆土地可以被开发为种植园。从前用奴隶押运骡队运输,从内陆种植园到港口的运输成本要占到出口价格的1/3以上。铁路运输降成本压低到15-20%左右。

大量的出口刺激航运。巴西港口设施逐渐改善,欧洲蒸汽商船开辟巴西到欧洲的常规航线,海运成本下降,咖啡价格更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航线带来的聚集效应吸引了一些其他中南美洲国家的农户开始重新种植咖啡,比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墨西哥。1833年巴西废除奴隶制后,有些欧洲移民也来到独立的中南美洲国家,在咖啡种植园打工。

从1822年巴西独立至1899年,巴西咖啡出口增长80倍。

1850年,巴西占世界咖啡年出口量14万吨左右,占世界50%左右,荷属殖民地占25%。

1899年,巴西年出口量50万吨,占世界80%左右。


这段时间,英国在做什么呢?

英国没有跟着荷兰打酱油种咖啡。英国已经取而代之,继荷兰之后成为新的海上霸权。

1850s

英国的世纪

咖啡贸易的最大获益者

早在1727年,英国人将咖啡种植引入牙买加及周围岛屿,不过非常小宗。主要精力集中在将顶级蓝山咖啡供给英国上流社会。咖啡并未登上英国殖民地经济的优先级。海上马车夫荷兰已经衰落。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主要精力放在全球贸易,几项大宗是茶叶、香料和奴隶贸易。

1815年,从荷兰手中夺取斯里兰卡作为殖民地。随着海地独立,咖啡价格飙升,英国人在斯里兰卡经营咖啡种植园。由于荷属东印度公司已于1799年破产,爪洼咖啡不再是阻碍,英国的斯里兰卡咖啡种植进展比较顺利,算在世界咖啡种植中正式登场。

英国的殖民地策略是摧毁本地手工业,推行个别几种作物,将殖民地改造为大规模原料产地。例如,在印度,英国先以工业细棉布摧毁了印度的棉布手工业,将印度变为棉花、鸦片的、茶叶的产地。同时,用原材料交换英国的工业品,成为英国工业面纱和细棉布的消费市场。

1833年,英国取消奴隶制。英属种植园开始以合同形式雇用“自由人”,但是这些工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太多改善。而且,由于殖民者通常在殖民地推行单一作物种植,并打击/摧毁几乎全部手工业,因此“自由人”为了生存,在种植园劳作之外,并没有太多选择。

斯里兰卡咖啡种植的好景不长。转折发生在1869年。斯里兰卡咖啡患上锈叶病 ,又传到印度尼西亚,整个亚洲的咖啡急剧减产。此后,斯里兰卡和印度主要种植茶叶。

说回咖啡,种植并非英国的关注点。作为海上霸主,随着巴西咖啡产量剧增,对航线的需求飙升,英国在咖啡贸易中已经赚个盆满钵盘。


1806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1830s,世界范围内奴隶贸易进入尾声。英国已在海外殖民地布局好垂直产业,1840年开始推行“自由贸易”,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壁垒,打开殖民地市场。


1800s运输、通讯和金融工具日新月异,全球贸易增长迅速。1800s前70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约5倍,而国际贸易额增加近10倍。英国毫无疑问是最大赢家。

  • 1825年第一条铁路建成。1839年,拥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问世。

  • 1837年,有线电报发明。1866年,美国铺设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成功。

  •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1882年,纽约咖啡交易所成立。

John Gallagher和Ronald Robinson在1952年论文中将此称为“帝国的自由贸易”,认为英帝国以“非正式”的经济掌控,取代“正式”的政权掌控,但仍然是帝国的组成部分。这个政策延续到1880s新帝国主义时期的非洲瓜分。

在即将到来的1900世纪之交,咖啡不再是小宗生意,已成为“南半球”国家全部出口的第四名,排在棉花、小麦和糖之后。咖啡年贸易额从1840年的3500万美金,增长到1.5亿美元。


(注:网络不少文章都在使用一个数据说咖啡贸易额排在第三名,我没查到出处。所以这里还是用John Hanson的数据。排名为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定义与世界贸易额有所不同。下表根据Hanson数据制作)


咖啡成为真正的全球贸易,裹挟着殖民的历史向前走去。


1880-1910s

新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咖啡走出非洲1500年,

最终被殖民者带回非洲。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通航。1874年,埃及因债务危机,将国家持有的苏伊士运河股份卖给英国。1881年,英国渗透埃塞俄比亚,占领英属索马里索马里、苏丹。1882年,英国派驻兵保护运河,军事占领埃及。苏伊士运河在英国渗透入非洲建立殖民地种植园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

1881年,美籍探险家斯坦利受比利时之王之托,引导比利时远征军来到刚果,在这里遇到了捷足先登的法国人,发生冲突。1884年,俾斯麦召集柏林会议,15个欧洲国家参加(德国、英国、俄罗斯、奥匈、美国、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斯曼、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讨论刚果河流域问题,实质上是瓜分非洲。


法国

制订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2S计划“,横贯东西,控制撒哈拉沙漠的骆驼商队。

1883法属西非包括几内亚,1885年殖民马达加斯加,1893年殖民象牙海岸,1894年渗透非洲角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港和法属索马里。1910年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刚果、中非和查德

英国

制订从开普敦到开罗的“2C计划”,从埃及到南非,纵贯南北。1888年占领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希望将东非与南非连成一片。并占领乌干达、马拉维

德国

制订从东非到西南非洲的斜穿计划。1885年德属东非殖民地,包括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1890年德属西南非包括纳米比亚

标注颜色的地名都是今天的咖啡产地。


1900年,90%的非洲大陆被瓜分:

  • 法国占36%

  • 英国占29%

  • 德比意葡西共占30%

以上。



今年是非洲独立年60周年(1960-2020)。但去殖民化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六十年的路,如果走来?未来,又走向何方呢?


——————————

最后,说回肯尼亚。1888年,英国占领肯尼亚。肯尼亚拥有东非大港——蒙巴萨港。1896年,英国建立了肯尼亚第一条铁路,从蒙巴萨港延伸到乌干达维多利亚湖。


英国在肯尼亚寻找新的增长点。先从也门引入蒂比卡咖啡,但是水土不服。1893年,又引入波旁种,咖啡种植规模逐渐扩大。1903年,引入茶树种植。

下一篇,让我们回到1900s的非洲,继续讲《咖啡产地故事》之肯尼亚。



本站相关阅读~~


Kayak #14 咖啡简史(上)——产地篇

Kayak #15 咖啡简史(下)——饮用篇

Kayak #16 [咖啡产地故事] “源头之国”埃塞俄比亚

Kayak #17[咖啡产地故事]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一览



转载请联络作者并注明原网站

www.onekayakpanda.com



Disclaimer:

本文无赞助合作推广。只有心头好。


Photo Credit:

Cover photo of word trade- shipmap.org

Tables - One Kayak

Colonial Africa before WWI - whiplashoo21


References:

  1. World trade, 1800-1938: a new data-set by Antonio Tena-Junguito,

  2. Brazilian export growth and divergence in the tropics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y Christopher Absell and and Antonio Tena-Junguito, 2005

  3. Exports from the Third World, 1840-190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y John R. Hanson, 1980

  4. The Illustrated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by Lawrence James, 1999

  5.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dited by PJ Marshall, 1998

  6. Atlas of British Overseas Expansion edited by AN Porter,1994

  7. John Gallagher, and Ronald Robinson, "The Imperialism of Free Trad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53

  8. The development of coffee cultivation across Tanzania as exemplified by the Bukoba and Moshi regions Gloria Jimenez



18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